2025科学传播与技术转移研讨会在福建永定举办

稿件来源:机动学院   |作者:机动学院   |摄影:机动学院   |编辑:   |浏览量:10

机动学院机动学院

8月1日至2日,2025科学传播与技术转移研讨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与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社会团体、科技型企业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单位与个人,共计200余名代表参会。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

8月1日上午,研讨会在龙岩拉开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大会特邀六位院士分享各自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作了题为“超限制造”的报告,讲解了超限制造技术对制药工业、新药研发以及医疗器械创新的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作了题为“涵养颠覆性技术培育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报告,阐述了通过建立跨学科协同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作了题为“高效环保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报告,剖析大规模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设计研发和成套技术应用过程中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素原作了题为:“探求碳球世界”的报告,从富勒烯化学原理出发,例证了解决新型富勒烯合成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碳原子簇的数量和种类;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院士作了题为“碳中和: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解读碳污协同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战略路径,期待携手各界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作了题为“于山深处 洞见未来”的报告,从山区少年的视角点亮科学的种子,展望深度科普与技术转化的战略价值。

8月1日下午,“科学传播与技术转化实践路径”主题沙龙汇聚了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代表参加,共同就科学传播与技术转化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我校赵黎明副校长等与会专家就如何依托科学传播夯实科技人才培养、加速成果向产业转化进行了热烈讨论。大会闭幕式邀请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顾佩华教授作“国际视野下的工程科普与技术转移”专题报告。随后,涂善东院士作会议总结,倡议各方持续加强协同创新,以科学传播为桥梁,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价值的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部分代表合影

8月2日,与会代表赴永定区下洋镇月流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进行了实地参观,观摩了现场科普活动。为祝贺科普教育基地的开放,赵黎明副校长代表学校向科普基地赠送涂善东院士首倡的工科毕业生誓言全息成像装置,寄托科普馆作为发挥科学精神传播与人文伦理意识结合的实践基地的美好祝愿。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创客社团还与永定中学生开展了科普创新实践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院士专家们与参加科创活动的青少年合影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外科学传播与技术转移领域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也为闽西乃至全国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与会各方表示,将以会议成果为依托,持续深化协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以科学传播激发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福建省龙岩市是革命老区,闽西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在中华大地燎原,近百年之后在闽西探讨科学传播与技术转移的策略与路径,对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之女张延忠同志发来的贺信所指出的“不奠定这样的基础,就不能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

 

发布时间:2025-08-11
(0)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