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邵萍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责任教授(2017 年至今) ; 负责或参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3 次专业认证; 成功申报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新产业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存在问题的调研和分析; 主讲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市精品课程《过程流体机械)) , 积极推进思政进课堂、校企合作, 指导基于项目学习和毕业设计等; 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市级大创项目等, 指导获得省部级创新奖多项; 主持并参与教育部、上海市、校教改项目多项; 注重教育教学研究, 发表专业改革及课程建设相关教学论文多篇; 主编《机械设备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教材, 获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一一教材奖二等奖; 在专业德智融合、课程建设、学科拓展、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过程装备大赛的创办及多次主办、国家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养国家亟需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是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本成果以全面提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创建基于“价值引领、需求导向、能力提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创新育人体系构建、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重构优化、全方位产教融合、四年一贯制创新培育、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
第一,创新人才,立德为先。构建“德智融合”的育人体系,创建基于“工科毕业生誓言”精神的创新育人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第二,创新素养,课程为基。基于国家重大装备需求,依托动力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由传统的化工机械优势学科向前沿学科拓展,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工程人文教育、加强新教材建设,满足创新型人才“宽口径、厚基础、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的需求。
第三,创新能力,实践为要。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实现全方位“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创新培育,久久为功。通过面向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递进式的课内外创新活动、创办主办全国大赛等构建“四年一贯制”的创新培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五,创新育人,师高为范。依托学科拓展,注重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包括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上海市教育楷模、宝钢特等奖及华东理工大学张江树教学名师等在内的高水平教师。
本成果得到了陈学东、高金吉、王玉明、郑津洋等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教育专家的赞誉。在成果鉴定中,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凝练出的传统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领先示范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对于实现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